我们充分理解全球绿色数据灾备中心、云计算及海量数据存储、分析技术趋势和产业发展情况,中国云计算及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依据UIT领先的新形态绿色数据灾备中心的集成经验,容灾备份、云计算与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的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与实施能力,运营灾备及云计算等相关业务的经验总结而提出了公有云灾备中心解决方案。
我们期望通过建设和运营数据灾备中心,能够对国家的发展战略、当地政府以及开发区经济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a) 促进政府向生产服务型转型,提供现代服务业,鼓励创新;
b) 成为政府招商引资的平台;
c) 国际领先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样板工程;
d) 保障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核心业务及数据安全;
e) 海量数据存储、分析与应用的示范工程;
f) 创新、开放的应用与数据生态系统。
数据是数据灾备中心运营的灵魂,数据中心需要对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其进行管理,以确保其能够在数据中心内部和各个业务合作伙伴之间得到共享,并确保其精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高效的数据管理与架构能够带来更加成功的决策,同时可降低风险,提高数据生产能力和运营效率。
数据中心会从数据管理、数据架构两个方面进行数据管理与架构的规划与设计:
• 数据管理(数据治理):数据管控、数据结构、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
• 数据架构:数据模型、数据容量规模、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备份恢复等
技术架构的规划目的是为数据灾备中心的建设,在技术能力方面提供总体指导原则。该架构结合数据灾备中心目标IT架构的特点,包含了系统开发、测试、部署、执行和操作工具及服务方面的要求。
技术架构分别定义为执行环境、运作环境和开发环境的架构:
1) 开发环境架构
包括进行系统开发的一整套工具、标准和规范;
2) 执行环境
生产环境中支持应用运行的各种硬件、系统软件和运行服务;
3) 运作环境
运作环境包括维持生产环境运行的一整套工具、支持服务和控制。
公有云灾备中心的物理设施设计需符合海量数据存储、分析和灾备,以及云计算的要求,同时具有低能耗、灵活的扩展性和建设周期短等特点。
数据灾备中心物理设施可以按照最小单元交付,然后根据业务需求再动态增加。
最小单元的产品特点为:
• 合理布局分区
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功能类型进行分区划分;
• 标准化设计
每个功能模块都以标准化作为设计原则,通过模板形式定义不同功能,将弱化传统数据中心设计审核,减少设计周期;
• 功能模块独立性
对于数据中心扩容和改造只需针对功能模块,而无需再做总体调整;
• 节能技术的大量应用
传统机房的节能设计需整体考虑,避免各个系统冲突,而采用功能模块设计,在采用节能技术时候只需对不同专业系统进行独立设计;
• 建造运营成本低
形式上简化机房主体结构,降低投资成本;分模块增加节能技术,降低运营运维成本。